团队洞见 | 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什么是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业是以海岸带为依托,以海水、阳光、沙滩为主要内容,为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体育活动和疗养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是包括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商务活动等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诸要素所形成的旅游产业。


二.滨海旅游业的产品类型

按照客群定位、功能属性、产品特征的不同,可以把滨海旅游业的产品划分为六大类:

①滨海观光型

②休闲度假型

③滨海商务型

④滨海体验型

⑤滨海虚拟型


滨海旅游产品类型

1.jpg


三.我国滨海旅游业持续向好发展

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到2018年达到16,078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7.80%。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国滨海旅游市场规模达10.6亿人次,约相当于同期国内旅游市场的21.1%(渗透率)。2019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18086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2008亿元,同比增长12.4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下滑明显,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开始恢复增长,2021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15297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373亿元,同比增长9.86%。2021 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中,滨海旅游业占44.9%。


2.png


四.我国滨海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原因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近年来,相关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密集出台,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沿海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滨海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家、地区发展与海洋发展战略布局中将更加受到重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支持,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开发温泉、滑雪、滨海、海岛、山地、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到“积极支持利用边远海岛等开发旅游项目”。

各地积极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9省将海洋文化旅游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例如山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拓展海洋旅游功能,规划建设海洋主题公园、国家海洋科技馆,发展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海洋旅游业态,完善海洋牧场旅游服务设施。支持青岛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推进烟台、威海、日照开展邮轮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


滨海旅游相关政策例举

3.jpg


除了密集的出台政策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国家还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海洋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


2.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旅游热情高涨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

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滨海旅游的需求也开始增多,年轻旅游群体更倾向选择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性较强的旅行方式,滨海旅游逐渐成为他们度假、旅行的首选。

丰富多彩的玩法,别具个性的消费观念,是他们引领旅游消费潮流的新方式。中国滨海旅游人群中00后占比21%,90后占比16%,80后占比28%,三个年龄层占据总人次的65%,00后群体占比明显,已成为新的消费主力。


3.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从中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迈进,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发展,从传统的旅游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方式转变,是世界旅游发展大趋势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食品、服装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交通、教育、文化娱乐、医疗等消费有所增加。

旅游的形式由过去的观光游主要向现在深度旅游转变,游客越来越喜爱能互动、体验感强的旅游项目。而滨海旅游满足了游客高层次、多互动、强体验的需求,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内旅游者的选择,并且这批游客的年龄整体呈年轻化趋势。如今,滨海旅游正在成为大众化休闲度假方式。


4.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速度很快,到目前为止,滨海旅游的接待服务设施已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滨海旅游区内的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航运游船公司、旅游票务中心等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备,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服务系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

同时,技术的持续进步,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提升了游客的舒适度、便利性、以及娱乐性。数字景区系统、在线预订系统、大型水上游乐设施,浮潜机器人、单人潜水机器人、双人体验潜水机器人等,进一步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性和互动性。


五.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较为初级,可替代性强

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500多个,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涵盖中温带、暖温带、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滨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我们目前滨海旅游产品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产品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及可替代性比较强等现实问题,许多滨海度假区以渔家乐、海鲜美食和海滨浴场等为主要开发项目,开发层次较低,无法对游客形成长期吸引力,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旅游经济效益低。相对于国际成熟的滨海度假区,比如巴厘岛、普吉岛、夏威夷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开发强度大,海洋产业交叉,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国内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滨海旅游的开发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部分度假区为了眼前经济效益,获取土地转让价值,普遍存在开发规模过大,开发强度过高等问题,使得滨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同时由于各类临海产业对海岸线、滨海土地、近岸海域等资源的需求重叠,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的海岸及邻近海域空间形成港口、海水养殖、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活动共用的局面,布局不够合理,可能会造成滨海自然资源损坏,不利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项目投资较大,周期长、风险高,动能不足

滨海旅游项目尤其是高端海洋旅游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与此同时,旅游项目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有部分景区管理体制复杂,效率不高,创新不足,难以跟上现代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旅游项目同质化较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在缺少爆款旅游产品的情况下,自身价值和盈利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六.多举措推动滨海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1、统筹规划,准确定位

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要体现当地的历史、民俗和文化特色,针对性的设计相关旅游产品。距离近的滨海城市间应注重整体效应,形成互补性的旅游产品,促进协调发展。


2、政企协调,完善法制,增强执行力度,规范游客行为等

滨海度假项目开发周期长,企业风险大,当地政府应更多扶持企业发展,协调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商家及游客行为,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舒适度。


3、促使产品结构多样化发展

丰富滨海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根据当地海洋资源情况,可以重点促进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岛旅游、滨海养生、海洋文化、冬休度假的发展。引入科技感更强的海上娱乐项目,增强体验性。


4、加快滨海旅游区数字化建设

当前新基建热潮兴起,5G、VR、AR、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与文旅产业的结合势在必行。政府应加快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新体验,满足游客个性化服务需求。


5.jpg


作者介绍:曾大双

项目经理,华中科技大学文学与管理学双学士。擅长战略规划、品牌营销。